top of page
搜尋


菸葉記憶的再生 — 鹿滿社區文化轉型之路
嘉義縣竹崎鄉鹿滿社區曾是菸葉的重要產區,隨著產業沒落,菸田風光漸成回憶。協會為了將菸葉文化傳承下去,開發出文創商品與食農教育,不僅成功保存文化,也吸引遊客體驗,成為獲獎肯定的績優社區。 (菸葉抄紙體驗,讓地方文化有不同的呈現方式。)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8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在地守護的力量—晶聖發展協會的長者關懷服務
晶聖發展協會於嘉義竹崎設立據點,專注於長者的生活照顧與陪伴。透過多元課程鼓勵長輩走出家門,並結合志工力量提供送餐與關懷訪視,讓社區中的長者能安心生活,家庭也能減輕照護壓力。 ( 嘉義竹崎鄉盛產許多農產。) 嘉義縣竹崎鄉幅員遼闊,當地居民多以務農為主,因著地理的優勢條件,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7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走進《用九柑仔店》 — 在地婦女的故事與童年滋味
嘉義的台灣程果生活文化創意藝術協會,在戲劇結束後,延續「用九柑仔店」品牌,陪伴在地婦女重建職涯自信,同時保留各式古早味零食,讓來訪的旅人找回童年時光。 ( 來用九商店逛逛,品嘗一杯冰涼的手沖咖啡吧!) 你看過戲劇《用九柑仔店》嗎?隨著2019年熱播後,一度造成取景地-嘉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5月1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以竹筍守護樹蛙 — 嘉義縣友善諸羅樹蛙蔬果生產合作社
在嘉義,有一群筍農以「與自然共好」為理念而成立蔬果生產合作社。他們守護臺灣特有、數量瀕危的諸羅樹蛙棲地,並以友善方式栽種烏殼綠竹筍,讓農業與生態友善共存。 (合作社夥伴巡視筍林中的環境變化) 你聽過「諸羅樹蛙」這個物種的名字嗎?作為臺灣特有的樹蛙科物種,樹蛙的棲息地點與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5月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山水樂音交織的水庫小鎮-大埔和平社區
位於曾文水庫旁的大埔和平社區,多年前以漂流木製作小提琴,並推動全齡製琴與學琴課程,讓音樂走進偏鄉教育。在這裡,遊客不僅能欣賞山水美景、搭船遊湖,還能感受「自然與藝術」共融的生活氛圍,是嘉義旅遊中別具特色的一站。 (製琴師 在和平社區推動 小提琴的製作工藝)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4月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嘉義最有溫度的女力滋味 — 飛雁創業育成協會的在地媽媽手作料理
嘉義縣飛雁創業育成協會,長年陪伴弱勢女性從就業走向創業,化身在地女力的最佳舞台。這裡的媽媽們不僅在陪伴下重拾自信,更以好手藝做出特色醬料,讓每一口都吃得到家的味道。 (協會媽媽製作的三款手作特色醬料,展現她們的好手藝) 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3月1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

除了高跟鞋教堂,嘉義布袋還能這樣玩-社團法人台灣西海岸發展協會
嘉義布袋隱藏著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,台灣西海岸發展協會透過導覽和生態旅遊,帶領遊客發掘這片土地的鮮為人知的秘境。 嘉義布袋是一個充滿豐富物產與文化資源的地方,曾經以其繁榮的漁港、鹽業和獨特的濕地生態而別具風光,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,而曾是台灣西海岸上一顆閃耀的明珠。然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2024年7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就是要嘎嘣脆!打造全自製爆米花品牌-保證責任嘉義縣御良田玉米生產合作社
一場臺灣爆米花計畫在嘉義義竹鄉默默進行,從種植本土爆裂玉米到生產香甜蘑菇狀爆米花,御良田用行動讓大家看見最嘉義的美味點心。 (嘉義縣義竹鄉生產高品質玉米,每到農忙時節農民的辛勞都有了結果。) 這是一場從田間到美味的爆米花革命!咖滋咖滋,那酥脆的口感讓人一口接一口,隨著美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2024年7月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感受鄒族文化與自然之美的山豬部落-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社區發展協會
來吉社區位於嘉義阿里山最北邊,以「山豬部落」而聞名,鄒族勇士的歷史傳說與彩繪石刻裝飾彰顯自然文化。 (aveoveoyu是鄒族的問候語:「我心喜悅」,向每個來訪遊客表達感謝歡迎。) 來吉部落是嘉義阿里山最北邊的一個美麗村落,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鄒族人的傳統與故事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2024年5月2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異國文化體驗展現多元樣貌-嘉義縣青翼文化產業協會
新住民漂洋過海來臺落地生根,臺灣成了他們第二個家鄉。 (協會據點販售充滿新住民家鄉特色的手工藝品。) 語言、文化的差異讓新住民們在融入臺灣社會的過程中充滿挑戰,青翼文化產業協會幫助新住民們渡過生活的磨合,結合各相關福利機構、團體共同集聚社會資源,依新住民實際需求提供各項...
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】
2023年6月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bottom of page


